北京公办园会开乳儿班吗

教育 (12) 2024-11-07 17:05:00

  近日,教育部发布《202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显示:2023年全国幼儿园减少1.4万余所,在园幼儿人数下降超10%。在这种大背景下,北京的学前教育会有哪些变化?比如,会不会出现招收0.5至1岁婴幼儿的乳儿班?部分幼儿园是否面临关停并转?幼师的招生名额会不会缩减?对于家长来说是利还是弊呢?

北京公办园会开乳儿班吗 (http://www.ningyuanedu.com/) 教育 第1张
北京公办园会开乳儿班吗 (http://www.ningyuanedu.com/) 教育 第2张

  问题1

  北京会出现乳儿班吗?

  现阶段软硬件都还没准备好

  北京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学院院长 谢志东

  针对学前幼儿数量下降的情况,北京各类幼儿园正不断健全普惠育幼服务体系,特别是近两年,各类幼儿园开办2至3岁托班的园所数量在不断增加,为社会提供了大量托位。作为拥有超过2000万人口的大都市,北京很多家庭因为双职工、家中老人的照护能力、育儿观念等原因,对于更小月龄甚至乳儿阶段也有专业化照护的需求,这令开办乳儿班有了更多可能。今年9月,浙江温州第二十幼儿园首推公办乳儿班的创新尝试更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乳儿班,是针对0.5至1岁婴幼儿的托育服务,通常是提供一个近似家庭环境的空间,使婴幼儿在获得充分关爱与安全感的同时,逐步适应集体生活。现代育儿理念认为,科学、规范、专业、细致的照护,能够促进婴幼儿身心全面发展。适宜的环境对于婴幼儿的精细和粗大运动、自我控制、情感需求等方面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乳儿班通过提供科学的刺激和回应式照应,可以促进婴幼儿的语言、适应环境等能力的发展。不过,乳儿班目前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由一些民办机构开办。

  对于这种新鲜事物,家长是否能够接受?据我了解,目前家长对乳儿班的态度呈现出多样化。一方面,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双职工家庭由于工作和育儿难以兼顾,加之新一代家长育儿观念的变化,对乳儿班有一定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有不少家长对乳儿班的照护质量和安全性存在疑虑,担心孩子不会表达,在教育机构得不到很好的照护。这也就意味着,如果开办乳儿班,社会各界特别是家长会对有关部门提出更高的监管期望,对开办乳儿班的机构的资质、环境安全、食品安全、机构安全管理、婴幼儿身心安全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

  尽管北京幼儿园整体的教育质量和师资队伍一直保持在较好水平,但根据调查,不少幼儿园的教师对于承担托班工作还存在专业能力准备不足的情况。目前,如果继续延伸至更小月龄,幼儿园在环境准备、设施设备配置、师资和专业照护人员培养以及家长工作等方面,都面临着较大的困难,需要从政策支持力度和自身专业提升等方面做出很大的努力。首先,需要从环境创设、照护服务等多方面提高幼儿园自身的办托质量,让家长放心送托。其次,进一步加大2岁以下托育服务的宣传力度,让更多家长了解托育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增强幼儿园与家长的黏合度,及时回应家长的疑惑。第三,托育价格需要更加普惠。价格可承受是送托意愿的重要影响因素,需要政府部门通过建立包含托班成本的幼儿园收费标准动态调节机制,完善财政扶持措施,加强对承担托育的教育机构的监管,确保师资水平和专业能力,为婴幼儿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问题2

  民办园是否会率先关停并转?

  县镇民办园可能成为关停主体

  中国教科院区域教育研究所副所长 吴建涛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人口出生率已由2001年的13.38‰下降到了2023年的6.77‰。在此背景下,近年来学前教育也经历了由“一园难求”到“一孩难求”的急剧转变。目前,不同区域和类型的幼儿园都面临着生存与发展压力,但总体而言,民办园——尤其是县镇民办园面临的生存压力更大,可能会率先关停并转。

  客观地说,民办园的办园成本相比公办园要高,在发展竞争中处于相对劣势。一方面,民办幼儿园面临场地租赁、设施设备更新、教职工工资等办园开支,但接受财政补贴力度有限,运营成本普遍高于公办园。除了部分优质优价的高端幼儿园外,大部分民办园的发展定位与公办园相似,两者的竞争难以避免。另一方面,近几年各地政府积极发展公办园,不断扩大普惠性幼儿园服务规模。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2年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公办园幼儿占比达到50%。这极大地促进了公办园的发展。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数量分别比上年减少了5610所和6213所,但公办园数量有所增加。2023年全国减少的幼儿园中民办园占比约70%。因此,随着办园成本的不断增加、与公办园存在同位竞争等,民办园在多种不利因素的冲击下,面临着比公办园更为不容乐观的发展处境。

  区域的差异也使城乡民办幼儿园面临不同的发展境遇。受生育率下降和城镇化等影响,在这一轮幼儿园关停潮中,农村民办园首当其冲。与二孩政策全面实施的2017年相比,2022年全国县镇和农村民办园数量分别减少了893所、9009所。幼儿园规模的变化更能反映不同区域幼儿园发展上的差距。同时期,全国城市、县镇和农村民办园在园幼儿人数降幅分别为1.80%、21.75%和44.16%。即使是作为超大城市和人口流入地,近两年北京市乡村幼儿园在园幼儿规模也出现了连续下降。一方面,乡镇民办园园均规模下降会进一步减少学费收入和政府补贴等,削弱其生存与持续发展的能力。另一方面,随着年轻人口进一步向区域中心城市的流动,以及受家长更青睐于就读公办园等因素影响,县镇民办园可能成为下一阶段幼儿园关停潮中的主体。

  民办园若想生存发展,首先要准确定位,做好园所发展规划;其次要提升教育质量,增强自身市场竞争力。此外,还可以拓宽办园思路:向前可以延伸举办托育服务,实现托幼一体化发展;向后可以利用闲置资源开设老年活动中心,举办适合老人的业余课程,满足祖辈接送幼儿和自身需求;横向可以在周末、节假日利用园所资源提供有偿服务。

  问题3

  报考幼师会更难吗?

  幼师选拔标准或更加严格

  北京市求实职业学校教师 宋杨

  由于幼儿园数量以及在园幼儿人数减少,幼师岗位需求势必下降,幼师招生存在缩减的可能性。不过,不同地区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比如,在一些学前教育相对薄弱或者具有发展潜力的地区,仍然可能会有一定的空间。今后,随着对学前教育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对于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幼师需求还是比较稳定的,因此报考要求和选拔标准可能会更加严格,目的就是为了选拔出真正适合幼师岗位的人才。

  目前,中职幼儿保育专业正在顺应市场变化积极调整。北京不少中职学校的幼儿保育专业已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了招生计划,适当减少了招生人数。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及对专业兴趣的培养。像我们学校就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宣传,让学生和家长充分了解学前教育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引导他们更加理性地选择专业,并积极与用人单位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模式,让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进入合作单位工作,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其他省市也有类似的情况,比如上海、广州等地的中职学校也在积极探索与当地教育机构的合作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保障。

  为了适应学前教育的新形势,中职学校对幼师的培养要求越来越高。比如,课程上增加幼儿心理、幼儿行为观察与引导、教学方法创新等相关内容,同时,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会安排学生到幼儿园进行实习锻炼,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此外,学校还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和培训活动,拓宽视野,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学前教育培养优秀的后备人才。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提出,要加快培养托育方面的技术技能人才。北京的一些中职学校已积极响应市场需求,开设了婴幼儿托育专业,在原有幼儿保育课程的基础上,增加婴幼儿早期教育理论与实践、婴幼儿生活照料与保健、婴幼儿营养与喂养、托育机构管理等课程,同时与专业的托育机构合作,建立实习基地,让学生在真实的托育环境中进行实践。

  问题4

  幼儿园看孩子会有哪些变化?

  幼儿照料将更加个性化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五条幼儿园园长 倪彦鹏

  学前幼儿数量的减少令小班化教学成为可能。这意味着,每个孩子能够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老师可以更加精细地了解每个孩子的需求,从而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此前,幼儿园一个班可能有二三十个孩子,老师难以做到面面俱到。班级人数的减少,有利于老师更好地了解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和发展水平,根据孩子的不同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养计划。对于性格内向的孩子,老师可以给予更多的鼓励和陪伴,帮助他们逐渐打开心扉;对于活泼好动的孩子,老师可以引导他们学会遵守规则,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在教学活动中,老师也可以采用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加强个别辅导,满足不同孩子的学习需求。

  在饮食方面,幼儿园将更加注重营养均衡和个性化需求。以往由于孩子数量众多,幼儿园的饮食安排往往难以兼顾每个孩子的口味。小班化教学后,幼儿园可以更加细致地了解每个孩子的饮食偏好和具体情况,制订更加符合孩子需求的饮食计划。例如,对于挑食的孩子,老师可以耐心引导,了解他们不喜欢食物的原因,并尝试以不同的烹饪方式呈现,增加食物的吸引力。

  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未来,幼儿园在环境布局上将更加注重舒适性和教育性。舒适温馨的环境能给予幼儿心理上的安全感和愉悦感,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更容易放松心情,积极参与各种活动,有助于他们建立自信心、培养好奇心和探索欲。此外,人员的减少也会使得生均面积相对扩大,减少了碰撞和拥挤的风险,能更好地保障幼儿的安全。同时,幼儿园还可以增加多样的活动区域,丰富幼儿的学习体验,促进其认知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提升。

  随着科技赋能园所管理脚步的加快,幼儿园的管理会更加精细、科学,说不定很快家长们就都能通过监控设备实时观看孩子的在园情况,成为家校(园)合作的一种新途径。

  思考与建议

  适时扩大普惠性托育供给规模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研究所副所长 冯婉桢

  随着出生率降低,我国在园幼儿人数减少,幼儿园存量资源必然出现富余,新增资源也会表现出紧缩态势。在此背景下,地方学前教育如何根据人口变化统筹利用资源,实现高质量发展呢?近两年,在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低出生率背景下北京市学前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研究”的支持下,我们研究团队对北京市多区学前教育发展进行了调研,发现北京市学前教育在回应人口变化方面做出了快速反应与积极调整,但也面临一些质量提升挑战。这要求我们加快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学前教育服务供给机制,探索低出生率背景下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根据北京市教委公布的最新数据,北京市3至6岁幼儿入园率已超过90%,幼儿园平均每班26名幼儿,教职工与幼儿数量之比约为1∶5;专任教师与幼儿数量之比约为1∶11,多项资源配置水平已接近或达到国家规定的最高标准。不过,北京托育资源供给缺口较大。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8月,北京市普惠托育机构和普惠幼儿园托班为805家。但根据市政府的调查,2022年北京市2岁以上幼儿家庭中60%有入托需求,实际入托率却只有7.2%。提升现有资源使用效益,建成托幼一体公共服务体系,成为当务之急。目前,《北京市“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明确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在满足3至6岁幼儿入园的基础上,利用空余学位开设托班招收2至3岁幼儿。这将提升幼儿园现有资源使用效益,快速扩大普惠性托育供给规模。

  高素质保教队伍是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保障。北京市幼儿园教职工在数量配备上虽然已达到了国家高标准,但学历水平需进一步提升。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北京市幼儿园专任教师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为57.96%。同时,在托幼一体化趋势下,幼儿园富余教职工数量在近5年还不能完全满足2至3岁托大班需要。按照《托育机构设置标准(试行)》(2019年)规定,托育机构一般设置乳儿班(6-12个月,10人以下)、托小班(12-24个月,15人以下)、托大班(24-36个月,20人以下),保育人员与婴幼儿的比例应当不低于以下标准:乳儿班1∶3,托小班1∶5,托大班1∶7。托育服务中的班级规模要小于幼儿园3至6岁班级,而保育人员配备标准要高于3至6岁班级,对保育人员的需求更高。对此,北京应持续投入学前教育人力资源建设,以保障整体幼儿保教队伍规模适配、结构合理,并进一步提升保教队伍的专业素质,不能简单地因适龄幼儿数量减少而大幅减少或停止对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投入。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学前教育人民属性的重要体现,家长满意度是评价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当前,北京市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满意度较高,但仍然存在能否上好园的忧虑。在托育阶段,家长实际送托行为偏少,与送托便利性和信任感不高有明显关系。尽管北京已经建成了布局基本合理的幼儿园服务网络,但个别幼儿园还存在选址不合理、空间利用不合理等问题。这要求各区进一步优化幼儿园布局,增强学前教育服务的便利性,并通过提升管理水平进一步增强家长对学前教育机构的信任感。

  在托幼一体趋势下,幼儿园需要进一步考虑家长送托方便,分散办园点,将托育服务嵌套到社区中,并确立与适龄人口分布相适宜的规模。《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2019年)规定,托儿所、幼儿园服务半径为300米。托儿所或托班的选址要考虑家长和婴幼儿在社区内步行到达的可能性与行动路线的便利性。与此同时,幼儿园应根据社区内家长群体的实际需要提供形式多样的托幼服务,为家长提供自主选择空间。小规模幼教机构不妨采用集团化办园模式,将成熟的幼儿园管理方式延伸覆盖到新举办的托幼服务点,在幼教集团内做统一的质量管理。这样,不仅能够保障各托幼服务点的质量,提高家长的信任度,还能够通过资源共享降低经营成本,提升管理效益。

  插画:琚理 供图:视觉中国

THE END